傳承紅色基因,弘揚紅色文化;凝聚前行力量,爭做時代新人。2023年寒假,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(威海)海洋工程學院設立“工續(xù)星火”黨史學習實踐隊;實踐隊承沿著百年校慶的賀信精神,在文獻研究、資料收集的基礎上開展了多樣的線下實踐調研活動。
通過實地調研全國各地的紅色革命地區(qū),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親身走進革命發(fā)生地,與革命歷史親歷者交流,以歷史博物館、紅色旅游景區(qū)、紅色讀物為載體,以資料查找、群眾走訪等多樣形式,回顧黨的百年發(fā)展歷史,追尋紅色記憶,講述紅色故事。實踐學習方式主要采取走訪、問卷、現場采訪、個別交談、親臨實踐、圖片、書報刊物等。在活動前期還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,根據黨史了解情況的調查問卷的數據優(yōu)化了實踐方向;根據對時政問題調查問卷數據了解了群眾對時政的關心程度。這些結果很大程度上幫助各隊員調整實踐安排。

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組織線下工作交流會
在廣西河池,探尋星火故事:在浙江衢州,品讀紅色歷史;在河南周口,聆聽革命故事;在安徽阜陽,賡續(xù)革命精神。將工大學子對黨史熱烈的追求帶到了祖國的大江南北。從各地的紅色傳奇中不斷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的發(fā)展與建設歷程。
2月6日下午,“工續(xù)星火”西安實踐隊走進西安事變紀念館,了解紅色故事,傳承紅色基因。實踐隊員從紀念館里的記錄里深刻感受到當年革命先輩堅韌不屈、勇于奉獻的精神,也更加清晰的明白當今青年身上肩負的重任。

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員參觀西安事變紀念館
2月8日,“工續(xù)星火”河北實踐隊踏上山海關,在城墻內追憶抗日戰(zhàn)爭的輝煌,在路上交流著各自通過網上了解的資料信息,抒發(fā)著對抗日戰(zhàn)士由衷的欽佩之情。實踐隊員還走上長城,實地考察了榆關抗戰(zhàn)及長城抗戰(zhàn)的發(fā)生地,站在曾經戰(zhàn)士們戰(zhàn)斗的地方,近距離感受榆關抗戰(zhàn)的歷史。

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員參觀山海關
2月10日,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寧夏實踐隊走進喬家渠紅軍長征毛澤東宿營地。解讀家鄉(xiāng)歷史,見證時代發(fā)展?!坝肋h跟黨走”幾個大字便是劉同學此次走訪實踐的最大收獲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,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、患難與共、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就是黨對人民對好的承諾。

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參觀喬家渠紅軍長征毛澤東宿營地
歷史因銘記而永恒,精神因傳承而發(fā)揚。除了線下走訪實踐,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還進行了專訪紀實,去了解黨成立以來人民所得到的各種福祉,對黨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訪談養(yǎng)蠶人,見證了黨的正確領導所帶來的財富。采訪革命黨員和革命紀念館講解員,傳承革命紅色精神??梢郧袑嵖吹剑瑥泥l(xiāng)村到城市,每個角落都日新月異,有著嶄新的更美好的明天。
在本實踐項目中,隊員們通過實地調研、走訪歷史親歷者、多種渠道收集歷史資料等方式,在實踐行動中不斷學習,在身體力行中深刻感悟,讓黨史書籍中的文字變得更加深厚可感,總結我黨百年歷史中的寶貴經驗財富,在黨史學習中“看成敗、鑒得失、知興替”,進而堅定廣大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?!肮だm(xù)星火”實踐隊各成員收獲頗豐,堅定了自身對黨的信仰,思考了如何將黨的精神與新時代相結合,從而成為對時代有用的新青年。
百年滄桑,中國巨變,已走過千山萬水,但仍需砥礪前行的跋山涉水。時代是出卷人,人民是閱卷人。今天,面對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,依然要繼續(xù)堅持和弘揚這些革命精神。通過實踐所學習到的偉大是中國精神的寶貴精華,能夠為推進民族復興偉業(yè)提供強大精神支撐,成為提振推進民族復興偉業(yè)信心的強勁動力,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,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闊步前進。
站在新的歷史方位,應當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,堅定理想信念,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、骨氣、底氣,更好地用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增長智慧、增進團結、增加信心、增強斗志,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(yè)中,不負時代,不負韶華,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,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。
西安事變、臨沂抗戰(zhàn)、鄉(xiāng)村振興,一個個黨史故事生動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,黨史就像是一條輝煌的長征路,兩萬五千里,處處都是砥礪奮進,披荊斬棘。歷史總是在承續(xù)中前進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。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所進行的黨史學習,從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(fā)展和偉大實踐中,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。

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合照
腳下,是欣欣向榮的土地;前方,是山水迢迢的征途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,哈工大(威海)“工續(xù)星火”實踐隊員應當繼承和發(fā)揚黨史中蘊藏的寶貴精神財富,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
編輯:李新茹
審核:朱宏偉
1、凡本網專稿均屬于感知山東網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源及感知山東網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網注明“來源:×××(非感知山東網)”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后盡快處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約毀壞、誹謗、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,感知山東網概不負責,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
4、一切網民在進入感知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《網站聲明》并完全同意。